然正气亦能为病,春伤于风,夏必飧泄;夏伤于暑,秋必疟痢;秋伤于湿,冬必咳嗽;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,总曰伤寒。医者不达而误下之,荣血重伤而成痞满。
有力者,为阳,为热,为实。热气渐深,其舌苔燥而涩。
伤寒至此证,可谓死矣,能以去风涤热之剂,间有生者,是其幸也。目中不了了,即目不明也。
其劳力感寒之证,不在禁补之例,看消息用之。 伤寒已经汗、吐、下误治后三焦生热,脉复洪数,谵语不休,昼夜喘息,鼻加衄血,病势不解,身目俱黄,狂叫欲走,三黄石膏汤主之。
喘嗽,加杏仁,去升麻。痰盛者,加栝蒌仁、贝母,去防风、细辛。
误下湿家,额上汗出而喘,小便难,小便利,亦为阳脱。应发而腹中左右有动气者,并不可汗。